“三同”铺通致富路

08.12.2014  22:39

    ———会泽县新街乡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十月的会泽已有些初冬的寒意,而十月的新街回族乡却依然一片热腾。
    进入新街槽子,便见清澈的以车河穿槽逶迤而过,粼粼的波光荡漾着蓝天、白云、青山和村庄,两岸种满芜菁和饲草的田野更加葱茏悦目,依山傍水而建的村庄里,一条条通到百姓家门前的水泥路和一幢幢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独具回族特色的民居,正在无声地讲述着一个回族乡镇的和谐与崛起。
  是什么催生了一个民族乡的和谐与崛起?经过一天进村入户的采访,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三同”工程。
  同心同向,提升党建统领能力
  为把党建这个“”工做“”,新街乡紧紧抓住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这一契机,以积极构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宗教和顺”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建一支好班子、理一条好思路、完善一套好制度、培育一支好队伍”和“党内活动开展好与党的形象树立好”为载体的“四个一”和“两个好”活动。
  新街乡还采取领导包村、站所部门负责人包组和职工包户的“三包”责任制,让全乡党员干部真正把身体沉到基层,把情感融入到百姓中去,面对面与百姓交谈,心融心听取百姓心声,真心实意与百姓话和谐,尽职尽责为百姓谋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党群干群的“同心同向”,才有了新街大地上呈现出的到处一片热火朝天建设美丽家园的新景象。
    依托种养殖基地,采取单独式、联合式、挂靠式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设立了15个党支部,设置了32个党员示范岗、45个党员先锋岗、80余块党员责任区,有力地夯实了“同心工程”的思想阵地;依托驻昆龙头骨干企业和劳务基地,采取单独或联合组建等方式,成立了1个流动党总支、8个党支部,把115名流动党员凝结起来,形成了“同心创业,同向致富”的新格局。
  同心同德,提升和谐互助能力
  新街乡虽算不上个大乡镇,却培育出了一个大产业。在全乡4万余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就多达1.86万人。该乡外出务工人员一年的收入,已经突破了1个亿。新街务工人员提供的牛产品,更是占据了昆明市的半壁江山。如何服务好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既让他们在外面发展好“牛产业”,又不让他们在农村的“家业”荒废,新街乡党委政府还真没少费心思。如今,他们已有两块“金字招牌”。一块是总部设在昆明的“新街乡流动党员党总支”。另一块就是“同心”工程。
  外出人员“离土离乡不离党”,在驻昆流动党总支中组织开展了以“联谊、结对、探亲”为主题的三项活动。每季度在昆明组织召开1次以“树新街形象、扬会泽美名、添春城光彩”为主题的在昆人士座谈会或联谊会。新街外出人员在昆明创立了“云之牛”等21个奶牛合作社,“新合”等3个活畜交易市场,“穆宏达”等4个乳业公司,“安康路”等3个清真鲜牛肉交易市场,新增就业岗位13800余个。
  为确保以种植业为主的“家业”不荒废,在乡党委政府和村总支的引导下,“新街乡留守妇女互助组”应运而生。互助组与村民小组为单位,少的有6至8人,多的近20人,像一个小生产队一样有计划地在各家各户的田地忙种忙收。为引领留守人员在家创业致富,该乡又以“同心”工程为载体,组织开展了鼓励创业、结对帮扶、健康关爱等为主的“暖心工程”和“创富工程”,从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为留守妇女创业提供帮助。目前,该乡创建留守妇女创业培训基地16个。在该乡的1600余名留守妇女,已有870名留守妇女成为种养殖大户。
  “丈夫在外强事业,妻子在家兴产业”是新街乡“同心”工程最真实的写照。“同心”工程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成为新街的又一张名片。
  同心同行,提升发展致富能力
  在实施“同心同行”工程中,新街乡围绕“处处有个好环境、村村有个好产业、户户有个好收入、人人有个好心情”的目标,以提升发展致富能力为着力点,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狠抓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仅2013至2014年,该乡就争取到基础设施、移民安置、整村推进、挂钩帮扶等项目资金2亿余元。
  为确保发展致富能力有明显提升,该乡建立了“三级挂联”机制。在“乡联村”制度中,机关站所干部分别挂联16个村,走访群众3万余人次,共征求意见建议190条,帮助制定发展规划18个,选准发展项目16个,培育养殖大户15户,为群众解决实事、难事1700余件。在“村联组”制度中,每名村班子成员联系2个小组,共帮助建立种植协会2个、肉牛养殖合作社2个、干果合作社1个。在“组联户”制度中,已动员村民组长、骨干党员、致富能人联系农户,共结成联系对子1256对,帮带发展肉牛养殖3800头、干果种植3980亩,种植甜脆玉米1000余亩、蔬菜5000亩、山葵500余亩。
  联合村的白萝卜是出了名的好。村民虎明聪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植了12亩白萝卜,第一季平均每亩收入在6000元左右。现在地里种的是第三季,收入可能还会更高些。在联合村,像他家这样规模种植的今年已有20多户。
  在种植业多点开花的同时,新街乡还进一步壮大养殖业。以车河养殖场老板张泽耀告诉记者,他今年养殖了200余头优质肉牛、800余只山羊,全年可出栏肉牛70余头、羊300余只,年纯收入在20万元左右。在新街乡,像张泽耀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有很多。
  近年来,新街乡坚持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以“红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为主要饲养品种,已建成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6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养殖产销协会,培植标准化养殖大户905户,年畜牧业产值达1.8亿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2100元。此外,还培育了以野鸡、麂子等为主的特色养殖户4户,实现户年均养殖收入15万元。
  如今的新街山青、水秀、村美、民富,处处洋溢着健康文明、幸福祥和的和谐气息,涌动着加快发展、创新超越的激情,一条环境绿色生态、产业特色高效、产品绿色安全、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正在新街百姓的脚下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