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取得五大成果

25.06.2015  13:37

  记者近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中心获悉,由该中心承担的云南1∶5万老寨街幅、文山县幅、老街子幅、平坝街幅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已于去年底完成野外工作,目前正进行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编写。

  据了解,该项目是在全国率先开展探索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工作周期、工作模式的项目。根据项目要求,投入了包括遥感、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探洞、野外试验、岩土水样品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地下水富集分布特征、主要污染源分布、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下河分布与控制因素及人畜饮水现状等。

  经过初步分析总结,该项目目前获得了五方面主要成果:

  一是刻画了工作区地貌特征。经过遥感解译、GIS分析,结合地面调查和地质背景,对工作区2000平方千米内的地貌按照构造侵蚀、剥蚀、侵蚀溶蚀、溶蚀、构造堆积等五大成因类型做了细致划分,分析认为地貌类型分布严格受控于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部位。

  二是提高了工作区水文地质调查精度,开展了五级岩溶水系统划分。地下水由工作区中部薄竹山,呈辐射状向周边径流,西、北、东三侧被弧形条带隔水层环围,形成了地下水径流阻滞带和与地表水的转换带,而南部地下水侧向补给强烈,在充水断裂带和峰丛谷地,形成地下水集聚区。基于水文地质特征,明确了岩溶水系统边界,将盘龙河和南溪河两个三级岩溶水系统划分为13个四级岩溶水系统,并在相对完整且岩溶发育强烈的四级岩溶水系统中划分了11个五级岩溶水系统。

  三是查明了区内地下河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通过调查,工作区内地下河总数已达14条,相比1:20万水文地质图增加了9条。整理分析认为,地下河的发育规模和展布主要受控于加里东期和燕山—喜山期北西向、北东向张性构造,及不同期次的岩溶侵蚀基准面,形成了悬挂型、平流型、隐伏型和上涌型四种基本类型。

  四是查明了工作区内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通过对1340个天然水点和岩溶点的整理分析,查明了农业、林业和工矿业造成的泉水位置变迁、地下水疏干、石漠化和岩溶塌陷、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及重金属超标等水环境问题。

  五是着眼于需求,提高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服务水平。探索表层岩溶泉开发利用2处,圈画了8处地下水富集带,建议规划城市后备水源地2处,综合评价了密底洞、人字桥溶洞群等岩溶遗迹的旅游资源和开发价值。

来源: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