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六万多亩中低产田凸显三大效益

07.04.2015  10:52

      本报讯(通讯员 陈永和 康东福) 三月的上兰坝子,春暖花开,一派繁忙景象。四乡八寨的白族群众正忙个不停,有的平整土地种下包谷,也有的拉运肥料准备种植中草药。启文村杨红中告诉记者,去年他家种下了烤烟25亩,通过科学管理,加上老天帮忙,烤烟收入达10多万元。
      剑川县从2009年开始,计划用七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8万亩建设任务,着力改善农田基础条件、排灌条件、机械作业和提高科技运用水平。到目前,全县投入9516.81万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面积6.14万亩,往昔“三跑地”变成保水、保肥和保土的“三保”高稳产基本农田,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对中低产田地的改造,田间排灌和运输条件得到了改善,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中低产田地改造后,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452.54万立方米,每亩可增产粮食65公斤,35438亩可增收230万公斤粮食,按市场价2.5元/公斤,农户年增收产值575万元。项目区粮食的增产增收,对全县粮食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效益凸显。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化程度,增强农田机械化作业能力和农用物资运输条件,群众科学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有所提高,提高了科技贡献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态效益初显。通过对项目区进行中低产田地改造,利用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后,农田输水损失减少,土壤保水能力持续,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提高复种指数,土地产出效益增加,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