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65.4万听障患者三成是儿童 听力保护重在早期预防

11.03.2016  20:42

    近日,在“云南省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成立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云南约有听障患者65.4万人,其中儿童约占三分之一。“十三五”期间,加上云南本地资金支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天性聋儿救治名额每年将突破200例,而人工耳蜗等治疗费用也有望纳入医保。

     聋儿术后康复同样重要

    “浩浩!”语训老师使劲拍手吸引浩浩的注意,她张开嘴伸出舌头,示意浩浩跟着她一起做。舌头上下左右转动,活动嘴巴。这是口舌操,为了锻炼口舌灵活。

    浩浩今年3岁半,家住曲靖,爸妈都是农民。1年前,她的父母在当地医院查出孩子先天听力残疾,几乎听不到声音,在当地残联帮助下,浩浩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聋儿人工耳蜗免费植入手术救助。如今,浩浩在云南省聋儿康复学校接受康复训练。

    让原本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了解声音就非常困难,更不要说练习开口说话。第一步,先让孩子活动舌头和口部肌肉。老师做,浩浩就跟着模仿。锻炼发声器官的同时,老师要让浩浩了解各种声音。将锣、鼓、喇叭放在耳边敲,老师说话时让孩子摸着自己的声带……“先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原来是有声音的,孩子们才会有发声的意识。”代老师介绍,听是聋孩子们学习发声的基础,孩子们带着助听器要了解声音的大小、长短、快慢。

    训练一段时间后,浩浩对声音有了概念。反复训练,一个相对清晰的“妈妈”终于从她的嘴里发出。

     孩子越小康复训练越好

    像浩浩一样,昆医附一院作为“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云南定点医院,从2012年开始,每年约有115例名额免费救治先天性聋儿。聋儿经过向县级残联申请、逐级上报、听力筛查和手术指征评估,可获得免费的手术及康复,手术后还将到聋儿康复学校接受为期一年的语言训练。至今,昆医附一院已为429例先天性聋儿装上了人工耳蜗。而“十三五”期间,加上云南本地资金支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天性聋儿救治名额每年将突破200例。

    “目前云南约有听障患者65.4万人,其中儿童约占三分之一,由于边远地区众多,先天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发病率高。”云南省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昆医附一院耳鼻喉科主任阮标介绍,我省每年约有新生1400例先天性聋儿。

    为帮助这些听力障碍的孩子,该听力残疾儿童抢救康复项目,针对6岁以下听力残疾儿童,不仅为他们配人工耳蜗,还为他们提供训练免费。“孩子越小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越明显,很多聋儿是可以说话的,有的甚至可以在普通学校上学。”省残联工作人员说。

     儿童听力保护很重要

    “与成人相比,听力损失给儿童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不仅致使其言语发育迟滞,还会对其心理、行为、智力等各方面的正常发育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师郭敏介绍,因此儿童听力保护重在早期预防。

    郭敏介绍,我国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约为1%。-3%。,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尽早发现听力问题的有效手段。“听力筛查是在宝宝出生以后24到48小时,就可以来测他的听力,宝宝生下来以后,在一般的助产机构或者正规的医院、妇幼保健院都是可以做这个检查的。”郭敏提醒,在临床中,虽然有些孩子在出生阶段通过了听力筛查,后期喂养过程中一些不当行为也会导致听力损伤。

    “小宝宝最容易引起听力下降的原因是中耳炎,比如一些经常呛奶、吐奶的孩子来说,特别容易出现奶液或者分泌物进入耳朵里去,这样就会影响他的听力。另外就是要注意宝宝耳部的卫生,平时洗头洗澡的时候尽量避免脏水入到耳朵里。”郭敏提醒,噪音也是听力健康的一大“杀手”,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注意避免噪音伤害。对于宝宝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去一些嘈杂的地方。对于成年人来说,尤其是一些喜欢戴耳机喜欢听音乐的年轻人,30分钟左右就要把耳机摘下来让耳朵休息一下。(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晶蓉)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