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5万包公后裔续修家谱重建祠堂
远在包公出生地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及其曾任府尹的河南开封千里外的云南,也有5万多包公后裔,是包姓一族的重要分支。
早在2007年8月8日,我报曾推出《5万包公后裔遍布云南》报道,揭秘了包姓族人何时开始南迁繁衍,在兵荒马乱的大历史背景下如何立稳脚跟、开枝散叶。
时隔八年之后,这群包公后裔生活得如何,包公精神和文化得到了怎样保护和传承?
昆明的包公后裔都在哪儿?
集中在禄劝和“两区”
作为一代清官包公的后人,整理包氏家谱不仅有史料研究价值,对执政持家也有现实教育意义。续修家谱重温家训和奏议,可增强包公作为历史上著名清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家谱传载传统文化,教育和引导大众如何做人、如何为官。
从2009年第七次续修《宣威包氏(云贵)支谱》,到《禄劝包氏族谱》,再到2011年全面启动续修首部《云南包氏家谱》的工作,直至去年底,这项工作才基本完成。
随着《云南包氏家谱》的问世,包公后裔如今在云南分布情况,居处何方、昆明及云南境内的包氏后裔数量等情况也有了明确答案。
据这本《云南包氏家谱》记载,包公后裔在云南共有52143人,广泛分布在保山、楚雄、大理、德宏、红河、昭通、曲靖等16个地州(市),分布最多的是宣威市,这是包氏后裔进入云南的第一站,这里的包公后裔人数最多,有19265人。而人数最少的是昭通市水富县,仅有一人。
而在昆明的包公后裔(不含嵩明县、安宁市、)共有8559人,比较集中的是在禄劝县和“两区”,共有2915人,主要居住在乌蒙、转龙、屏山、九龙、则黑等乡镇。最少的则是石林县,仅有34人。
翻开《云南包氏家谱》,记录了这样一串名族:有云南首位荣获“骑士勋章”,世界包氏宗亲联合总会副会长,云南包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昆明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的包朝阳、云南锗业领军人物,云南锗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文东、三级警监包坤、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包应恩……
除了续修家谱,包氏后人这几年在奔波的另一件大事就是重建家族祠堂。近日,记者在包应恩老人的带领下,来到新建的包氏祠堂。青砖灰瓦、石阶地板、画栋雕梁、红烛青香……祠堂大门上书包氏祠堂四个大字与其他祠堂两样,但右刻“青天德风万古传”,左刻“蓄祖懿范五洲颂”,显示出这个家族的不凡气势。在祠堂内忠孝堂中,摆放着一尊按照包公一米七二的身高等高铸造的铜像。
多年奔波
只为续修云南包氏家谱
八年来,被包氏后人摆上议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续修《包氏家谱》,在包公30世孙,同时兼有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头衔的包应恩看来,厘清了家史的脉络,也可以给后人一个交代。抱着一颗续修家谱的心,包括包应恩老人、包继平在内的包族后人走遍了全省16个地州、50多个县市,寻找其他包姓宗族后人。
今年60岁的包有是禄丰县广通镇人,虽然对历史颇感兴趣,但由于没有族谱,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家族史,他更不会想到历史上那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包公和自己竟有渊源,直到2012年的一天,一行人找到了自己。来人就是包应恩和包继平,他们根据禄劝家谱上的“广通”两字,推断在禄丰县广通镇应该有包姓后人,便一路找了过来。为了求证饭馆老板包有是否是包公后裔,二人想到去墓地寻找坟墓、查看碑文来确定包家后人的方法。在和包有确定了他们家祖上从禄劝迁过来等信息后,包应恩大致断定包有就是包氏族人,“你的父亲与我同辈,都是应字派,应字辈为包公云南第30代嗣孙。”包应恩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了这句话。
这是当年近60岁的包有第一次面对自己从未知晓的家族历史,凭借着一份份先祖档案,一件件“家庭文物”,祖先不再是一个模糊而苍老的影像或概念,而是充满血肉和思想的具体的人。当着包有的面,包应恩郑重地在一本随身带来的发黄本子上写上“包有”两字。
包公30世孙的心愿
传承包氏族人特有的精神遗产
“我们重建祠堂的目的是要为成为教育后代的学堂,提供历史文化精神。同时,要为云南,特别是昆明包氏后人提供一个共同的家。”包应恩说。在包应恩的构想中,新建的祠堂除了用于祭祖聚会外,还应成为农村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农村科普的“加油站”、新风良俗的大课堂、民间艺术和乡村文化的俱乐部,甚至还要成为宣扬包公精神的旅游景点,让包公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资金有限,这些想法将会逐步实现。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包公文化、包公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可以为现代社会学习和借鉴的。”包应恩老人介绍,作为包公后裔一支,对包公文化的传承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云南包氏后人创办了《云南包公精神研究通讯》,包应恩老人年事已高,却坚持阅读了大量有关包公的著作,还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研究包公精神的文章。(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