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提出:每个人尽一点努力支持参与投身脱贫攻坚

09.08.2016  02:38

让7000万人脱贫很不容易

感谢大家热衷于并且投身于扶贫攻坚战。我们每个人都穷过,中国在30多年以前几乎到处看到的都是贫穷。我自己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是89块钱。联合国公布的贫困标准,过去是1美元,现在是1.9美元。中国人打招呼,习惯跟大家讲你吃过饭了没有?之所以这样打招呼,是因为中国人穷怕了。但我自己觉得人类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短短的30年以内,让66000万人摆脱了贫困,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创举。但今天我们看到一个更了不起的创举。中国希望在2020年以前让剩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群摆脱贫困、消灭贫困、彻底脱贫,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创意、决心!

让7000万人脱贫很不容易,必须要超常规的思考,走不同的路。我的理解,扶贫、脱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以前扶贫是给别人钱,给人钱、给人物,脱贫是要持续的成长起来,从扶贫到脱贫、到致富,这是三个不同的阶段。扶贫,我们给人以鱼,脱贫,我们是“授人以渔”,给人技能。而真正的持续脱贫,我的理解是造鱼塘,让农民、让这些贫困的人把鱼养起来。怎样建立这个环境?这是我觉得需要去做的,所以作为企业家来讲,我一直认为企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学家,我们必须找出一种独特的方法。

社会公众人物、社会公众人士,如何把这些理念跟全社会沟通,唤醒更多的人参与,这是公益组织要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在未来扶贫攻坚的过程中,企业家在这里面所担当的责任和应该起到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所以要真正做到脱贫,让7000万人脱贫,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不同之路。扶贫工作其实并不难,只要把钱分出去就够了,但如何把钱变成财富,如何把钱能够持久地转化成财富,这是巨大的挑战。所以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不是说大家一定要去做共同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做脱贫工作。

我热衷于教育扶贫

我个人理解,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最大的红利是尊重教育,尊重知识,是教育和知识让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今天的教育还有这样那样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和30年前相比已经天差地别。我觉得教育是第一要素,只有让农村、贫困地区在教育投入上下工夫,我相信这个国家才能持久脱贫。我热衷于教育扶贫。我想扶贫的根本是扶人,让人能够自立,让人能够懂得未来,让人充满理想,让人掌握知识、能够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如果你的企业今天还不能帮助别人去创造生意模式,那么你可以多参与一下农村的教育,乡村的教育的经历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前天去贵州的小学,我与十几位校长、几十名老师交流,我看到了巨大的机会。我看到的机会是什么?如果在教育上稍微做一点点的事情,我们能够让很多的老师发生变化,让校长发生变化,让孩子发生变化。我有一个乡村教师计划,最近先出校长计划。中国现在有330多万乡村教师,其中60万离开了乡村,因为条件问题,但有些离开学校的人是因为校长太不好,因为校长没水平。这些校长从来没有经过培训,没人教过他们怎么当一个校长,因此,如果校长的行政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水平能够得到更多、更大的提升,那么老师也许会发生变化,老师发生变化学生就会发生变化。

我看到另外一个机会是农村的教育。大家都讨厌应试教育,但是今天,城市里的学生书包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多,但是有多少学生一边骂一边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因为我们已经被应试教育绑架,没办法退回来,尤其是大城市。但是在农村,因为应试教育根本没办法考过城里的学生,如果在音体美上做工作,也许大家赞助一些音乐老师、体育老师,可能孩子就会不一样。孩子不一定会读书,不会读书的孩子并没有问题。我不算是会读书的人。不会读书没关系,但你要会玩,哪怕体育好、音乐好、画画好,都是对自己自信的表现,所以农村今天缺的是音体美老师,我问了一个乡村教师,你平时教什么,他说,除了音乐不教我全教。希望大家能在这方面稍微做一点事情,其实花钱不多,但是我们可以影响学校产生变化。大家都知道留守儿童,现在留在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来到了城市,但是孩子留在了农村,离开父母的孩子住在寄宿学校,离开了父母的教育。大家想想,20年、30年后,他们的成长会对中国社会发生怎样的影响。大家可以做一点东西,哪怕帮助一个学校,哪怕帮助一个班,哪怕帮助一个孩子。给的也许不是钱,也许打一个电话,也许给他发个信息,都会有很大变化。所以做公益、慈善、扶贫,我们每个人未必要想大项目,做一点点都可以,公益、慈善不是你给别人多少钱,而是你花了多少时间,而是你唤醒别人的良知,让你的孩子发生变化,让你发生变化,重要的是参与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