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留子孙

26.10.2015  09:55

      □ 本报记者 勾六零
      洱海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大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多年来,历届州委、州政府坚持“洱海保护高于一切”的理念,通过重点实施“双取消”、“三退三还”、“三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特别是近年来启动实施“六大工程”,较好地实现了“控源减污”保护治理目标。
      2009年,国家环保部将洱海源头的洱源县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2011年,洱海列为国家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2012年,我州围绕实现洱海Ⅱ类水质的目标,全面启动“2333”行动计划,洱海保护治理实现了从 “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再到“生态之治”的质的飞跃。环保部门的统计表明,“十二五”以来,洱海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有28个月达到Ⅱ类,洱海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对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留下“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看,希望水更加干净清澈”的谆谆嘱托。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各级领导的指示要求,把洱海生态保护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总结经验,创新思路举措,扎实推进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学治湖、全民治湖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的“四治一网”工作,洱海保护治理在“依法治湖、管理体制、工作思路、生态补偿、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处理、严管严治、面源污染治理、财政投入、全民动员”十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栉风沐雨鼓斗志,开拓进取展新姿。面对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和新目标,全州各级各部门丝毫不能松劲,一定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立此存照”为军令状,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环保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牢牢抓住全国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座谈会在大理召开的难得有利契机,进一步把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加得力管用的举措,永葆洱海一泓清水。
      2015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十二五”各项工作和各项建设即将结束,承载着美丽中国梦的“十三五”规划蓝图即将展开。我们要以“十三五”规划为新的起点,在洱海保护治理进程中,着力实施流域截污治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流域生态建设、水资源统筹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监管保障“六大工程”,力争到“十三五”末,洱海及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8个月达到Ⅱ类,努力把洱海流域打造成贯彻落实《水十条》的样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