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坚持协调发展 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发展新空间

28.12.2015  10:16

        新华网云南频道12月26日电(詹晶晶)25日,“启航十三五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丁兴忠介绍,“十三五”期间,协调是云南省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云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刚刚审议通过的《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丁兴忠说,“十三五”期间,协调是云南省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重点,坚持区域协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增强沿边与滇中、农村与城市、民族地区与其他地方协调发展,把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补起来,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会上,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委政研室、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行了联合发布。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丁兴忠表示,为了更高层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议》明确提出要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发展新空间,“一核”指昆明市与滇中新区;“一圈”指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和红河州北部地区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两廊”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三带”指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六群”包括滇中城市群和滇东北、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等城镇群。

        “上述空间布局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需要,还突出了我省‘十三五’发展的重点地区。”丁兴忠说。

        除此之外,丁兴忠介绍,针对云南省是我国世居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界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边疆省份的基本省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既要抓好物质层面的项目,也要抓好精神领域的建设,把改善民生和凝聚民心统一起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不能只鼓起了钱袋子,而空了脑瓜子。” 云南省文化厅厅长蔡春生说,要深刻认识文化繁荣发展是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及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深刻认识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和深厚土壤,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大力推动云南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蔡春生介绍,“十三五”期间,在文化建设方面,云南要着力于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着力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体系。蔡春生说:“要加强文物保护,继续推进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民居,加强文献档案保护和利用。

        同时,还要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力争在“十三五”末构建起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把文化产业建成云南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还要着力于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

        提升全省发展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会上,云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李昶介绍,《建议》提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发展新空间(简称“11236”布局),“11236”空间布局是一个突显特色各展优势的战略安排。这个空间布局围绕“做强滇中、搞活沿边、联动廊带、多点支撑、双向开放”的主线,对各区域板块的发展作了明确。《建议》延续和保留了过去的思路,目的是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滇中城市群的同时,促进其他城镇群有序发展、加快发展,在全省培育形成若干重要增长极,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局面,大幅度提升各城市群聚集发展水平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我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靠滇中带头不行,只靠沿边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力也不行,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省各州市县的积极性,破除‘木桶效应’‘短板原理’,实现全面、综合、平衡的发展,提升全省发展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李昶说。

        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据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马开能介绍,今年以来,云南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在示范区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于今年6月印发了《关于支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支持怒江等三州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30条具体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

        其次,云南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同时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和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助学补助工作,省级财政今年安排2679万元,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向8个人口较少民族群众聚居的395个行政村78万人提供农房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并对高中和大学在读学生给予生活补助;继续实施怒江州、迪庆州职业教育全覆盖试点,对两州农村户籍职业教育学生提高补助标准,使1600名学生受益。

        预计2015年云南全省城镇化水平达43%

        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刘学介绍,云南在城镇化推进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2014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2%,预计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43%左右。

        同时,云南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和传统村落保护。截止目前全省已列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83个,其中:国家级名城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9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个、省级名城9个、省级名镇1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街4个。

        “至今,我省共计有50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占全国总数的20%,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之首。”刘学说

        刘学介绍,“十三五”云南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为:科学构建1个城镇新格局;推进云南省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和全省“十城百镇”示范试点两大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定位,科学设定具有地方特色、生态领先、开放带动的云南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目标。(完)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