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跨越奋进】 凝心聚力决战脱贫攻坚

26.09.2017  09:23

记者 朱金磊 崔仁璘

云南网讯 金秋时节,彩云之南稻香鱼肥,一派丰收景象;云岭大地,处处涌动着决战贫困、加快发展、争创一流的热潮。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脱贫攻坚工作殷切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彩云之南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的良好局面。

把承诺使命担起来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有26个民族,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脱贫致富是云南各族人民最强烈的愿望,脱贫攻坚是云南跨越发展最艰巨的任务。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我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对4700万各族人民群众庄严承诺。

牢记嘱托,把使命扛在肩上,动员各界力量,汇聚各方智慧,激发内生动力……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云岭大地紧锣密鼓全面展开。

构建脱贫攻坚思想动员体系。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期扶贫开发脱贫攻坚重要战略思想,提高脱贫攻坚政治站位,全方位对标看齐,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构建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云南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实行省、市、县、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和行业部门“一把手”责任制,层层立下“军令状”,省级领导带头挂县包村帮户,“党政领导负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良好态势全面形成。

构建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相继出台和完善“3+X”政策举措,构成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规范的制度体系,内容涉及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同时,强化规划统筹,把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具体化、项目化,逐级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制定行业扶贫专项规划,打出政策组合拳。

向贫困发起总攻,以铁的肩膀把脱贫职责扛起来,云南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把最硬骨头啃下来

高山峡谷多雄奇,湖泊江河皆秀美。大自然赐予云南壮美景致的同时,也把贫穷这一最大考验留给云岭各族儿女。集民族、山区、边疆、贫困为一体的云南省,脱贫攻坚需要更大的决心、智慧和心力。

把脱贫攻坚作为省级财政优先保障重点,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强化资源整合,撬动金融杠杆,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

2013年至2016年,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2.54亿元,2016年达到93.4亿元,其中,省级31亿元,同比增加17.9亿元、增长136.6%。2016年省级以下投入资金达57.6亿元,同比增长447%。全面实行简政放权和“四到县”改革,在88个贫困县全面启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全部切块下达到县。

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的是云南决战脱贫攻坚的决心,体现的是省委、省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云南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遵循“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基本方略,在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生态经济、教育培训、医疗保障、基层党建、金融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

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云南利用精准这把“金钥匙”,开启了一扇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云南始终坚持把解决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决战脱贫、决胜小康。

中央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后,云南省委、省政府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的高度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采取了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超常规举措,制定实施“四大专项行动计划”、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不断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云南路径”,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上下同欲者胜”,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扶贫开发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加快发展、单点扶贫向整体推进、“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被动脱贫向主动致富的转变,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把强大动能聚起来

为了同一个庄严承诺,国家部委对口支援,滇沪粤山海携手,驻滇部队、武警部队、央企倾力倾情帮扶;为了同一个小康梦想,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在贫困山村播撒希望。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云南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健全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健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征调精兵强将,组织1.36万名省州县领导干部、1.76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联88个贫困县、挂包4277个贫困村,59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59万户贫困户,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6770支,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37379名、贫困村第一书记6006名,实现了“挂包帮”定点扶贫和驻村扶贫全覆盖。

他们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铁军,活跃在大山深处,贫困群众家中,用心用情用力帮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9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直接投入资金9.56亿元,帮助引进资金263.4亿元。上海市扶贫协作范围扩大到12个州(市)42个贫困县,投入帮扶资金13.94亿元,新增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与我省昭通市、怒江州14个贫困县结成扶贫协作对子,投入资金1.4亿元,启动14个贫困村示范点建设。两省市有关区、镇、街道与云南28个贫困县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

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云南烟草专卖局(公司)等企业集团投入帮扶资金64.5亿元帮扶全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动员2017家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创新了“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的攻坚模式。

多点用力,同向发力,云南逐步建立督查联动机制。围绕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目标任务、工作责任的落实落地,强化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媒体、社会以及民主党派监督,加大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力度。

每一笔钱,如同淙淙清泉灌溉着边远山区的贫困群众;每一个点子,就是一把开启小康之门的钥匙;每一个行动,都激励着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贫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社会各界的帮扶力量,汇集成脱贫攻坚路上砥砺前行的强劲动能。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多方参与扶贫,攻坚合力不断聚集,凝聚起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小康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