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之父”何占豪做客西南联大讲坛 《梁祝》受农民启发 经典越剧唱腔融入乐曲

16.10.2015  22:54

 

 

云南网讯(记者 自建丽 见习记者 高艺萌)10月15日下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父、著名作曲家、金钟奖“终身成就奖”得主何占豪做客西南联大讲坛第23讲,为云南师范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梁祝的创作背景与乐趣赏析》的演讲。

这也是继李云迪之后,登上“西南联大讲坛”的第二位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知名音乐家,现场,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还与旅美小提琴家何岿同台,父子共同演绎了《梁祝》,献上一场经典音乐盛宴。

梁祝》创作缘由

下乡时受启发做农民听得懂的音乐

1959年,由何占豪、陈刚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便大获好评。

诞生56年来,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举世瞩目的好莱坞会场、“嫦娥一号”遨游的遥远太空,都有《梁祝》乐声飘扬。然而,谁都想不到,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却与农民息息相关。

让我们创作的是50年代的农民!”讲坛上,何占豪用这句简单明了的话语,说起了创作《梁祝》的背景。

在上海音乐学院念书时,何占豪和同学一起下乡给农民演出。尽管农民朋友很热情,但因为他们拉的是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的作品,所以大家根本听不懂。那你们想听什么?“我们要听越剧、沪剧!”农民朋友齐刷刷的回答,却启发了何占豪。

随后,他根据用越剧的曲调谱写出了弦乐四重奏“小梁祝”,也是他第一次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戏曲音乐。“这就是为了使农民听得懂小提琴而写的”。

在演讲中,82岁的何占豪老先生深情地表示,“这个曲子不是一两个人写出来的,这首乐曲作品是农民的!

梁祝》赏析

爱情主题从越剧唱腔中提炼而来

现场幽默得演讲,让台下的同学和老师们笑声不断。除了分享《梁祝》创作背后的故事,何占豪还带领大家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了赏析全方位的赏析。

梁祝》这一经典名作,富有的民族性、抒情性和戏剧性,是传统文化的提炼与升华。何占豪介绍说,“梁祝”的爱情主题,来自于优美的越剧唱腔;活泼主题,采用的是我国古筝乐曲中的轻巧的节奏型;而祝英台向苍天控诉的曲调,则取材自从京剧的倒板。

为了使祝员外这个代表形象刻划得具有民族特色,他与创作团队几乎翻遍了越剧曲调唱本上所有的唱腔。

通过不断揣摩传统的越剧,何占豪发现那些受人喜爱经典的唱腔是即兴创作的,是从感情到语调再转化成的音乐。从《梁祝》的主题延伸到对音乐的理解,何占豪发自内心地表示“情之所至 音之所在”。

我相信音乐是表达感情的,不一定要经过正规的训练才能作曲。”何占豪说。

寄语青年

继续学习经典来让传统民族现代化

因为在讲坛现场被聘为云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何占豪先生还答应和师大学子们共同创作一首代表师大师生心声的校园歌曲。

面对学生关于作曲的提问,何占豪表示,要写出优美的音乐,一定要有“”,随后,何占豪先生建议青年学生努力继承传统,学习先烈们创作的经典,“全世界都没有哪一个国家有我们这么多的戏曲,我们只有要求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

此外,他还表示,“青年学生要学习现代音乐技巧和理论,把现代音乐技巧学到手,才能让我们的民族音乐立足世界的音乐之林。

对于82岁的何占豪先生而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音乐艺术实践,他始终坚持着“外来形式民族化”和“民族音乐现代化”。

对此,云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永文在致辞中说:“他正是这样,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始终把握时代旋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探索态度,始终不忘民族音乐传统,始终肩负高扬民族音乐旗帜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特别是艺术工作者效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