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主城79个淹水点片确定“治疗方案”
记者从昆明市防汛办获悉,由市水务局、市防汛办牵头编制的《昆明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修编)》报告已通过市规委会领导小组审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后,昆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群密布、不透水或弱透水面积不断扩大后,同量级暴雨产生的洪水量级增大,而原有排洪河道又不断被挤占,河水漫溢现象凸显。城市化后洪水增量加重了滇池度汛负担,城市又濒临滇池,正常湖水位与城区地面高差不过3m,低洼地带极易形成湖水倒灌致灾。我市城市排水管网尚未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制,汛期因排水不畅造成的淹水现象十分突出,淹水点多且分布广,特别是地势低洼地带,逢雨必淹。昆明城区堤防工程与蓄水、泄洪、排涝工程相结合的现有防洪体系还不够完善,常导致昆明城市洪涝灾害发生,城市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此次修编,根据《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将海口闸以上滇池流域的2920平方公里,滇池出口以下海口河12.5公里,西园隧洞出口以下沙河13公里,以及牛栏江杨官庄水库以上59.3平方公里内主要河道都纳入了《昆明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修编)》规划范围。河道防洪标准分别采用防御50年或100一遇洪水标准,城区淹水点采用5年一遇暴雨强度标准,长水机场采用3年一遇。
规划修编紧扣我市城市防洪面临的问题,对河道及滇池洪水进行了复核,对防洪标准进行了论证,修正了暴雨强度公式。复核了入湖河道过水能力,并结合2013年“7.19”暴雨,调查梳理了淹水点并提出相应整治规划,提出了防洪规划项目的实施计划及投资匡算等。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实际淹水情况拓展了盘龙江、新运粮河规划范围,将主要支流纳入工程规划中,并将主要防洪通道以外的支次沟渠纳入了《昆明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洪综合规划》中,便于《昆明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修编)》和《昆明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洪综合规划》两个规划的操作实施。
形成系统蓄泄防洪配套工程体系
总体规划方案将加固城市上游的病险水库,整治城区和拟建城区防洪、排水河道,改造城市淹水点排水管网,完善滇池运行调度,拓宽滇池下游螳螂川泄水河道工程,形成城市上游水库群有效拦蓄、城区防洪排涝河道快速排泄、下游滇池调节,滇池出口海口河和西园隧洞泄洪的防洪工程体系,辅以“松—昆—滇—螳”联合调度,确保昆明城市的防洪安全。
划定79个主城淹水点片
原《防洪规划报告》中提出的44个片区淹水点中有9个已结合相关工程建设合并整治,且满足排水要求,2013年7月19日强暴雨后共出现102个淹积水点,经调查梳理后可合并为79个点片,需整治61个点片。其中,新建7个泵站,改造4个,同时,各片区淹水点均需进行治理,对此规划(修编)提出了整治措施。即:增加城市的雨水蓄滞空间;加快推进水务、滇管、排水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制防涝方面的专项规划,同时与已编制完成的排水、防洪规划做好充分细致的衔接;尽快启动城市竖向规划的编制,对城市的竖向、标高进行总体控制;理顺排水系统,新、老城区的发展过程中,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水管道系统做到全面、科学、细致的衔接;建立管理系统,建议建立独立统一的排水设施管理、运营机构作为主体单位,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及监测体系,对昆明城区各片区排水设施进行统筹运作。
形成覆盖全市水情测报站网
汛情出现时需有第一时间的反应和应对机制,规划(修编)也明确了雨水情站网的相关规划,将在现有5个站点基础上,拟规划38个水情测报站(含水库),规划61个遥测雨量站,规划79个淹水监测点,形成覆盖昆明市城市的水情测报站网。
规划建设的遥测站将具有定时自报、随机自报、响应系统召测和远地编程,以及转发数据的功能,雨量、水位信息实现自动采集、存储和传输,流量信息通过建立水位流量关系后由遥测站处理分析并存储,再通过所建立的传输通信网自动传送至水情中心站。
规划还将建立覆盖昆明主城区、重点防洪河段以及周边水库群的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迅速、准确、全面、系统地为防汛部门提供工情信息。
出现50年一遇洪水增发“汛情信息”
若出现50年一遇洪水时,市防办增发“汛情信息”,在省市广播、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播放,以增强全民的风险意识和抗灾能力。同时,加强与部队的通信联系,通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和居委会,做好撤防准备。市、区两级防汛指挥部门做好防洪抢险的物资准备。加强水文气象情报预报工作,及时提供雨情、水情。若出现10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指挥淹没区群众向高处或高楼就近转移。(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