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一中迎来110周年校庆 各界校友重回校园
老校友一早来到学校,迎着曙光在校门口留影 记者杨海冬/摄
昆一中的第一批少先队员现在都是老人了 记者杨海冬/摄
老校友相见,分外亲切 记者杨海冬/摄
“百年昆华,根深叶茂,桃李天下。”昨天,昆明市第一中学迎来110周年华诞,历经百年沧桑,新老校友几代人齐聚校园,缅怀青春岁月,一同寻根,追索昆一中代代相传的百年人文精神。
上午8点,昆一中大门前人潮涌动,各界校友的到来,使这所百年名校生机盎然,分外热闹,校园礼仪队的学生们在曙光中迎接校友。充满朝气的学生和白发苍苍的老者,成为一道和谐的风景。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毕业班在校门前合影留念,“这么多年,校园东西南北地变,不变的始终是昆华情。”
纪念碑揭幕:
珍藏未来20年梦想瓶
上午9点,在昆一中110米长的百年大道上,昆一中老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先生和昆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喜良一起,为纪念碑揭幕。
“此刻,我们将脚步暂时停留在2015年,树立起一座代表一中精神的丰碑,纪念留给我们丰厚精神财富的校友先贤,希望诚敬勤朴、公勇严毅的精神训诫薪火相传。”王喜良的致辞,对昆一中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这座纪念碑上镌刻着昆一中三位著名校友的铜像:艾思齐、熊庆来、杨振宁,他们分别是思想界、教育界、科学界的领军人物。校长赵灿东认为,先辈校友的精神像三角星一样,光芒久远,继往开来,鼓舞着莘莘学子,求学不倦。
为迎接昆一中110周年生日,校长赵灿东创意——埋下校友未来20年梦想。学校向校友征集梦想,上万名校友写下了心中的愿望和憧憬,学校从中选取了110份,存入梦想瓶。
“二十年后再取出,看看许下的梦想实现了多少。”在百年大道上,每10米标注一个年代。学生礼仪队,擎着校旗、校训和校徽,在一名手捧梦想瓶的高三女生的带领下,从百年大道上的第1965年处迈步走来。走过母校半个世纪的荣耀与沧桑,走向11米高的纪念碑,捧着一中校友的期望与梦想,在纪念碑前珍藏下昆华学子对于未来的愿望和憧憬。
“历史走到今天只是打了一个逗号,昆华人将坚守信仰,怀抱梦想,继续前行。”赵灿东校长说。
校长致辞:
教育的根本是人文性
在昆一中110年华诞纪念大会上,校长赵灿东致辞,阐述昆一中的教育理念。“什么样的学校才算是一所成功的学校?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他说,昆一中一百一十年的历史告诉他,要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展品格,充裕内心,成为幸福的人。“在成功学价值观充斥于社会每个角落的今天,这个观点也许不够时髦,但它却是一代一中人坚持守护的东西。”他的讲话,意在说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文性,这一点并不会随时代改变而改变。
随后,云南省唯一一位本土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发言,传授做人原则,勉励母校的学生们坚持秉承昆一中的百年传统,更加努力,并将亲手书写的墨宝赠予母校,期待母校未来发展“立于德,成于学,展于创,益于民”。
校友石坚家族四代八人就读昆一中,一家人于20日晚上从美国飞回昆明参加校庆,表达对母校的祝愿。之后,学生们为校友带来文艺演出。恢宏的管乐合奏、深情的诗朗诵,“百年晨钟暮鼓,敲出昆华朗朗清音”,师生共同编排的舞蹈,无一不传递着师生对母校的美好祝愿。
校庆之际,云南省人民政府发来贺信,希望昆一中以建校110周年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使命的合格人才,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昆一中110周年校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部分省市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第29届年会暨校长高层论坛于校庆当日下午在昆一中西山学校举行。
昆一中校长赵灿东就多元办学、提速发展与论坛代表们进行了交流,他深入阐述了办学经验。“积极开拓,大胆创新,促进办学模式的多元化;推进新课改,促进课程建设的多元化;立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培养的多元化;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培养的多元化。”
论坛上,石家庄二中、广东实验中学、吉林实验中学等各校代表也介绍和交流了当前学校发展的理念、措施及办学成果。
“少先队员班”成员:
追忆一中传统
“我们是昆一中历史上,唯一春季招生的班级。”上午9点,昆明市第一中学大门口人潮涌动,各界新老校友纷纷在校门前拍照留念,其中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组成的班级,尤为引人注目。
1951年3月,这批老者当时还只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们进入校园,入读初11班和初12班,也成为了昆一中历史上较早的一批少先队员。那时,学校有50多位老师,其中17位毕业于西南联大。
1953年,因为两个班级中有40多人集体参军,还有一部分同学进入工厂,剩下的同学于是合并为一个班,继续上学,“所以我们非常怀念在一中的日子。”马子元说,后来,班长成为第一个少先队员,“那时叫中国少年儿童队”,当时的市委书记曾为他戴上红领巾,班上同学在他的引领下,也一个个加入少先队。
“这么多年,我们始终保持每年3月聚会的传统。” 毕业以后,全班同学统一服从分配,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退休后,他们开始组织聚会,并在每一次聚会后编写纪念册。
“兢兢业业办事,正正当当做人。”马子元说,这是昆一中教给他们的精神。因为只读到初中,自身先天不足,但昆一中的学习,教会了他们要不断努力进步。几十年来,一中带给他们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们。
校史馆:
由校友捐赠史料建成
回到母校,校史馆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在那里,许多毕业生自己、甚至是祖辈的青春记忆,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照片。校史馆内,以时间为序,从1905年—2015年,百年沧桑历历在目。
不时有校友举起手中的相机或手机翻拍下曾经的毕业照。“我父亲也在。”在一张1981年1955届17、18、19班校友合影的照片前,一位老校友翻拍下父亲在昆一中求学时的毕业照,拍下不满意,又连连重拍了好几遍。
“我一辈子就只做这一件事情。”校史馆负责人刘晓燕介绍,目前校史馆里的资料照片,是经过几十年的搜集整理积累而成的。学习图书馆专业后,他没有继续深造,进入昆一中,自1984年开始筹备80年校庆,他就参与了校史的编纂工作。
30多年来,校友提供的照片,他扫描下来存档;校友口述的故事,他记录下来。搜集资料、设计文案、整体设计工程,一群人的努力,最终建成了如今的校史馆。
“不用做多余的说明,照片会说话。”刘晓燕说,记录历史,要力求客观。从110年漫长的历史中,可以看到,昆一中以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包容的氛围,培养了一代代栋梁之才,成为教育改革的践行者、中学教育的先行者。(都市时报 记者冯冕芸 付静萍)
新闻助读
云南人身边的
百年名校
“我是在这个学校毕业,我爸爸也是从这里毕业的,我爸爸的爸爸也是,我们的祖辈也在这上过学……”也许在你听来这只是个段子,但这说明,一所有历史的学校在一代代人心中的地位。它们,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校也陆续迎来“百岁寿辰”。
历史悠久的学校遍布云南各地,下面这些,就是云南人身边的百年名校。看看,有没有你的母校?
大理一中
前身为创办于1877年的西云书院,1953年改名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办学历史达138年。
蒙自一中
学校前身是1891年创办的道成书院。从前身办学发展到现在,办学历史也长达125年之久。
普洱中学
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云南省第一所开设新学的学堂。1931年改为“云南省立普洱中学”。学校发展至今已有113年。
昆明一中
创建于 1905 年。办学历史达110年。
昆明三中
前身是建于1907年的省会艺徒学堂,几经更名后,于1950年被正式更名为昆明市第三中学。办学历史已有108年。
镇雄一中
创办于1910年3月,办学历史距今已有105年。
曲靖一中
前身为创办于1913年的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办学历史已有102年。
昭通一中
1913年创建。办学至今已有102年。
保山一中
始建于1913年,始称“云南省立第六师范”,1917年改名“云南省立第三中学”。后校名几经更改,于1955年改为现校名。办学历史距今已有102年。
昆明二中
创办于1914年(甲寅年),时为云南省立联合第一中学。其间经历数次更名后在1950年改为昆明第二中学。办学历史已有101年。
思茅一中
前身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初年(1821年)创立的思茅文庙讲习堂,1915年在其基础上改组,创立“思茅普洱道立中学”。办学时间长达100年。
腾冲一中
创办于1915年7月,办学历史至今已长达100年。
巍山一中
创办于1915年,办学历史至今长达100年。(都市时报 记者邹佳琪)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