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

18.12.2019  09:30

此次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展特别设立了“脱贫攻坚的昆明华章”单元,主要展示昆明市脱贫攻坚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脱贫攻坚各项部署,把脱贫攻坚列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2016年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要求,调动大量资金资源,精锐尽出、全员参与、发动群众、攻坚克难,全市区域性贫困和绝对贫困现象得到根本性治理,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截至2018年底,出台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医疗、生态补偿等各项政策文件198个,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43亿元,累计9.43万户34.4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寻甸县顺利摘帽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东川区、禄劝县达到摘帽标准,并于2019年4月经云南省宣布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6%。

在昆明市脱贫攻坚工作中,一是确立了“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工作思路,即推动农村农产品、劳动力走出农村,走向大市场;引导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进入农村贫困地区,促进产业和素质提升;引导农村资源与市场对接、促进公共服务与农村对接;着力提升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构建指挥部+行业部门+保障监督的“1+13”脱贫攻坚指挥体系,落实4级党政主体责任、压实行业责任、夯实党政事企帮扶责任,全市全员发动,安排404支工作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4.4万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三是从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生态补偿、提高农村社会兜底保障水平等方面着手,多渠道、多层次促进增收。落地特色产业项目819个,培育出了“烟菜花果”“猪牛羊鸡”等众多扶贫品牌,增强地区“造血”能力,带动贫困群众33.9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87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4万人次),实现转移收入92.08亿元。实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60岁以上人员100%发放养老金。

其中,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走出了一条人大助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特色之路。在具体实践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职8个党支部与寻甸县6个乡镇7个贫困民族村结对开展“党建促脱贫双推进”活动;抓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建立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帮扶机制,机关80名干部挂钩帮扶寻甸县河口镇海嘎村、糯基村、甸沙乡老村村、羊街镇甜荞地村共计241户贫困户,与建档立卡民族贫困户结成对子,面对面想点子、开方子、找路子,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盖新房、谋产业,促就业、扶教育。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机关全体干部深入一线、扎实调研,创新“6个16社会帮扶模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协调促成“阿诗玛班”和“民族班”的设立。2018年寻甸县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被评为全省2018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兑现了“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此外,在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市人大常委会还发挥示范推动作用,增强干部职工民族团结意识,结合人大机关工作实际,制定了《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的工作方案》,将学习型机关、文明机关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立法保障作用,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法制基础,制定《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民族立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先后促成了《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条例》《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条例》4件民族单行条例的出台实施;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自2016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询问,有力监督政府保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帮扶政策的落实;发挥代表参与作用,在2018年2月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全票通过《关于把昆明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议案》,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智慧力量;强化民生改善、民族工作方面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落实,促成春城号、阿诗玛号文化专列开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载体的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昆明日报 记者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