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跨越奋进】 全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2.09.2017  20:28

记者 李绍明 陈晓波

云南网讯  金秋放眼彩云南,民族大省更和美;今朝聆听彩云南,和谐交响最动人。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省委、省政府带领下,全省各族儿女牢记嘱托,站在全国、全省工作大局和战略高度,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富于时代特征、符合云南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新路子。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云南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全省共有少数民族1590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70.2%;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5个特有民族、16个跨境民族、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云南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60多年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一直矗立在祖国西南边疆,矗立在全省各族人民心中,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丰碑。云南民族工作积淀深厚,创造了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形成了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民族工作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交给云南的一项沉甸甸的政治任务。示范区建设的成果、经验,激发出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坚定信心。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省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始终坚守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获得感、幸福感、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省第十次党代会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列为今后五年全省5个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奋力推进。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相继出台,示范区建设吹响集结号。《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路径:到2020年,通过着力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着力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实现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在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等6个方面做出示范。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省级29个部门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明的考核制度,高位推动示范区建设。同时,云南与国家民委等部委的省部合作机制深入推进。

省委书记陈豪强调,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工作方法,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处理好全局与重点的关系,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和依靠外力帮扶“双轮驱动”,严守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团结稳定三条底线,打牢思想、物质、法治、群众四个基础,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丰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贡献。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郑家庄村,一张村民“全家福”秀出了云南“最炫民族风”:家庭成员身着汉、藏、白、彝、傣、纳西、傈僳7个民族的服饰,异常惊艳。这个由7个民族聚居的村庄,125户村民亲如一家,多年来实现“零上访”,20多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如同郑家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好图景,在彩云之南壮丽铺展。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七彩云南,民族团结,美丽和谐。然而,经济总量较小、发展滞后、发展质量不高,却是云南最大的省情、最突出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谋划民族工作,用发展的办法促进民族团结,用发展的成果巩固民族关系,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将省级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政策、资金和项目更多向民族、边境和贫困地区倾斜。

省长阮成发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思想定力、制度定力和政策定力,紧扣目标任务狠抓落实。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大力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继续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要强化统筹、创新机制,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全省上下层层签订了示范区建设责任状,工作网络延伸到所有州市、县区、乡镇,直至村委会和宗教活动场所。

再过一个月,我们就可以搬出土坯屋住进新房子。”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下戈主村民陶应书,是“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的受益者。这一计划正在改善全省3783个自然村25万户、110万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楚雄彝族自治州紫溪彝村迷人的风光、整洁漂亮的客栈和农家乐、完善的旅游设施,让游客流连忘返……“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格局正在形成。

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使独龙、德昂、基诺、怒、布朗、景颇、佤、傈僳、拉祜9个民族的精准脱贫升级为“加强版”。

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四明介绍,多年来,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培养使用民族干部、依法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工作,都得到全面加强。

各族人民永远感党恩、跟党走

神鹰”飞临阿佤山,俯瞰窗外,沧源佤族自治县万绿丛中点点红,那是“佤山幸福工程”的红瓦顶。在美丽幸福的新家园里,“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新内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德昂族山寨生机盎然,咖啡、香蕉果实累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普卡旺村,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两地相隔千里,都是沪滇扶贫协作的重要成果。昭通市的偏远民族山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犹酣,粤滇扶贫协作正在书写决战决胜深度贫困的传奇。

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云南中烟公司、省烟草专卖局等对口帮扶,为我省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是得到帮助,我们得到帮助时,所抱有那颗感恩的心要远远重于任何物质的回馈。”9月1日,开学第一天,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源乡初级中学的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别开生面,“学会感恩”成为千名孩子新学期第一课。

在云南,无论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还是社会团体、民间力量,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支持和付出,都会受到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念想。

在云南,“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正在扎实开展,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了“自强、诚信、感恩”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重要栏目,推动全省上下形成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心存感恩的浓厚氛围。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曼芽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朗弹唱传承人岩瓦洛,唱出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声:“富民政策一串串,全面小康有希望;民族政策像太阳,布朗山寨满春光;粮胶果菜大发展,村民富裕山寨美;弹起三弦颂党恩,小康日子幸福长。

独龙族人民永远感党恩、跟党走,一定把边疆建设好、把边防巩固好、把民族团结好、把经济发展好。”老县长高德荣发自肺腑的话语掷地有声。

党的民族政策,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铭记嘱托,不负使命,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走在前列,努力闯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奋力谱写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