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碧 昆明市民享受生态红利

10.10.2017  09:40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滇池。 记者赵伟/摄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地保护治理,2016年滇池水质摘掉了劣V类“帽子”转为V类,国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治理成效首次排列首位;十多年来,昆明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更是达到99.45%,“昆明蓝”成城市品牌;“五采区”植被修复力度加大,向着“五彩区”转变;城乡绿化美化扎实推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已是春城昆明最真实的写照。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昆明市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滇池碧”“昆明蓝”“五彩区”“园林城”等成果更是成为市民可感可触的生态红利。

     滇池水质告别劣V类

     治理成效2016年居全国首位

    滇池保护治理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标志性工程,“九五”以来连续4个“五年计划”都将滇池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规划,到“十二五”末,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流域水环境、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状况显著改善,水质企稳向好,为实施滇池“十三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6年,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全年由劣V类提升为V类,成为20年来水质最好的一年。在国家年度考核中,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取得了72.7分的历史最好成绩。在环保部公布的全国重点湖泊治理中,滇池湖体水质同比明显改善,治理成效首次排列首位。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水生植物种类达到280种,鱼类达到23种,鸟类达到138种,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在滇池出现。滇池水污染治理工作获得了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滇池保护治理走出了一条重污染湖泊水污染防治的新路子,为深化我国湖泊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今年,是实施滇池“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昆明市坚持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制度创新,争做绿色发展探路者: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印发后,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全市河长制工作的目标任务,并积极探索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滇池流域34条河道及支流沟渠已全面实行生态补偿,同时,认真总结“十二五”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湖泊水质改善,全面开展滇池流域的截污治污、河道整治、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昆明蓝”成为城市品牌

     上半年空气优良率达99.45%

    近年来,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成为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更是焦点。

    自2003年昆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成投用,对主城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以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总体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今年上半年,主城区空气质量状况为一级优49天,二级良好13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更是达到99.45%,“昆明蓝”已成为昆明又一“城市品牌”。

    为了保障昆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近年来,昆明市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云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了《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年度工作任务目标,更加强有力地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从工业污染控制、能源调整、扬尘防治、机动车管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改善昆明市空气质量,特别是颗粒物防治和改善的具体措施,比如,住建部门加强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力度,城管部门加大了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力度,环保部门加强了重点工业污染源、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监管力度等,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成效。

    今年6月30日,昆明市各县(市)区均已按要求建设完成六项监测指标(PM10、PM2.5、臭氧等)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昆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进入全区域、全项目、全时段的自动化监测时代。

     五采区”变“五彩区

     33个“五采区”完成植被修复

    由于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对石料、砂土、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昆明市局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自然景观破坏、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等,特别是滇池流域面山及城市周边、风景名胜区、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开采行为,既破坏生态资源、有碍观瞻,也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2007年,滇池流域及其他重点区域的“五采区”实现全面关停,转入修复治理阶段。2008年底,滇池流域共关停“五采区(点)”636个,其中因工程建设占用的有173个,2011年前已实施植被修复的99个,剩余364个按照相对集中连片规划实施的原则,整合为33个植被修复片区。

    通过对采区采用片区土地整理开发、郊野公园建设、纯植被修复治理和自然恢复4种修复方式进行面山植被修复,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了锅盖山、梁王山、长虫山、老青山、子君山等山体植被修复,共完成山体植被修复8985亩,建设石盆寺、长虫山、老君山郊野公园,重建了城市外围绿色生态屏障。

    截至目前,33个“五采区”已累计完成滇池流域面山及其他重点区域“五采区”植被修复任务10625亩,占植被修复总任务11382亩的93.3%,大部分采区生态得到恢复,城市景观得到改善,植被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品牌

     十三五”将新建37个重点公园

    2010年,昆明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此后,昆明市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却从未松懈。

    近年来,根据绿地系统规划,我市每年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当年的城市绿地建设计划并分解到各县区。至去年底,昆明市主城建成区绿地率38.58%,绿化覆盖率41.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3平方米,三大绿化指标较2010年“创园”成功时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城市公园绿地中,除了原有的翠湖公园、昆明动物园外,近年来我市新建了莲花池公园、弥勒寺公园等公园,樱花语河滨公园、关上中心社区小游园等社区公园,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拥有公园绿地540个。同时,城市新建道路绿化按照“林荫化”要求进行建设,新建了沣源路、珥季路、彩云路、锦绣大街等一批林荫路,并形成以梅花为景观特色的龙泉路、以云南樱花为景观特色的穿金路、以广玉兰为景观特色的一环路等特色道路,道路绿化建设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飞跃。

    按照《昆明市“十三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十三五”末,昆明城市绿地率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以上。期间,滇池面山将建设西山风景名胜区等16个“片林”,提升金殿名胜区等“十大公园”,规划新建37个重点公园,并建设以盘龙江、大观河等河道为依托的7条中心城区内部主要的生态绿化廊道。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坚决守住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本报记者蒋朝晖 神奇美丽的七彩云南,环保局厅
盘龙区投入50亿元打造生态靓丽水源区
   自2009年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全部区域归入盘龙政府
省政协视察昆明市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情况
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已有两年,今年,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