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认真开展天保工程营造林到期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16.02.2015  18:01

天保工程的实施是我国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林业发展从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历史性举措,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保工程营造林项目是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效益的重要方式。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营造林建设到期项目验收,是考核天保工程营造林建设成果,核实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质量及目标业绩的重要环节,是对工程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对促进项目及时发挥投资效益,总结建设经验,查找不足都有重要作用。丽江市高度重视天保工程营造林验收工作,为全面核实2014年到期项目的建设质量、资金使用情况,成立了由分管林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领导任副组长,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天保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依托丽江市森林资源调查队的资质,抽调十几名林业技术骨干人员组成验收组,并进行了业务培训,学习了相关技术规程,统一了验收标准,明确了各自的责任,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依据《云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营造林管理实施细则》、《丽江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营造林项目检查验收操作细则(试行)》和各县(区)上报的天保工程营造林建设2014年到期项目的请验报告,对全市2014年到期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组依据天保工程营造林建设年限、建设效果和各区(县)上报的请验内容,对天保工程营造林建设2014年到期并经县级初验合格的项目,共计673158  亩(人工造林  47692亩、封山育林625466亩)进行了验收。竣工验收采取分项目(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分年度、分实施单位开展了天保工程营造林建设2014年到期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验收工作从2014年12月8日开始,采取随机等距离抽样方法抽取不低于20%小班数及小班面积的抽查方式,分别到各个抽中小班开展外业调查,查阅档案资料,共计抽查295个小班,抽查面积179686亩,其中:人工造林抽查90个小班、抽查面积  12902亩,封山育林抽查205个小班、抽查面积166748亩。通过外业实地核查、查阅档案资料、内业材料的整理、汇总统计,共计核查验收天保工程营造林建设2014年到期项目面积673158  亩(人工造林47692亩、封山育林625466  亩),合格面积666613亩(人工造林46617亩、封山育林619996亩),合格率99.0%(人工造林97.8%、封山育林99.1%)。

天保工程在丽江市实施以来,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进展顺利,取得了丰硕成果,工程区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一是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全市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年好转,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各种自然灾害逐年减少,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数量显著增加。二是职工收入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天保工程减缓了林区资源危机的局面,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转和林区职工基本生活,企业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影响林区稳定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工程投入已成为增加林业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的主要渠道,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初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同时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支持下,通过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等规划的实施,使广大林区职工住房、饮水等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三是生态意识深入人心,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天保工程建设取得了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社会行动于一体的效果,有力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灾害得到了有效遏制,林区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四是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进森林丽江建设。通过人工造林项目实施芒果、核桃、兰桉等造林项目成效显著,产业发展逐步形成规模,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推进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五是档案规范,日常管理到位。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及项目实施的森工单位逐级建立天保工程管理档案,  坚持做到档案日常管理"三勤三及时",即:  勤检查、勤维护、勤整理,  及时收集、及时立卷、及时归档。六是在编制施工作业设计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能根据自然环境、地理气候及生产需要,结合实际,按照科学规范、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建设,天保工程营造林建设项目的施工内容和工程质量符合作业设计要求,达到了相关的技术标准。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丽江市林业局 | 作者:谭继红 | 栏目编辑:周雯 | 栏目审核:武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