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小菌子”长成了“大产业”
8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节又将如约而至。诞生13年来,这项盛会见证了当地通过建基地、强企业、培市场、创品牌、促流通,不断围绕野生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努力。
未来,随着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餐饮文化、金融交易、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南华野生菌产业园的不断建设发展,“野生菌王国”的品牌将越来越响亮,走出深山的“小菌子”也将真正在南华蜕变“长”成“大产业”。
走规模集群化之路
进入盛夏,南华县野生菌交易市场又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段。
还不到午饭时间,家住龙川镇下民村的周发仙收来的几箩筐牛肝菌、鸡枞、葱菌已差不多售罄。“今年雨水来得早、又充足,满山的菌子疯长,生意确实不错。”数着手里的一摞百元大钞,她喜上眉梢。
开业五年来,周发仙经营的海源野生菌土特产店主要销售各种鲜菌和菌干,生意一直蒸蒸日上。“这段时间刚好是火把节和菌子节,游客特别多,生意非常好!”她乐呵呵地说:“现在每天的销售不会低过1千多元,好的时候有二三千块,可比在家务农赚钱多了。”
在南华县,像周发仙这样靠野生菌发家致富的农户数不胜数。一朵小小的菌子,正在成长为当地“幸福指数”最高的大产业。
南华野生食用菌种类达29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三成、云南四成,世界四大名菌——松茸、牛肝菌、块菌、鸡油菌都有分布,野生菌资源年蕴藏储量达1万多吨。
为充分挖掘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当地在2006年成立林产办,制定下发《关于加快野生菌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把野生食用菌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地方创汇、财政增收的重点特色产业来抓。
“过去,南华野生菌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县林业局林产办主任自正权介绍说,“意见的出台为全县野生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发了广大菌农和加工企业的积极性。”
有丰富资源作依托、有“九府通衢”的交通区位优势、再加上科学引导,南华县的野生菌产业很快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
据最新统计,从今年上市至7月17日,南华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已达1366.08吨,交易额7640.06万元(县内产量1092.9吨,产值6112万元);去年,全县野生食用菌集散交易量达6738吨,交易额达4.08亿元(县内产量4959吨,产值2.98亿元),野生菌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36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676元,逐步成为了滇中与滇西经济圈交汇地带上的集散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交易市场,楚雄州内以及周边州市出产的野生食用菌都集中到此交易。
小城盛事持续“升级”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仅24万人的“小县”,南华早在2007年就荣获“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称号,集三大桂冠于一身。
统计表明,每年野生菌销售旺季,南华县每3个人中,就有一人参与从事采摘、加工、运输等工作。可以说,每个当地人对野生菌都怀有特殊而深厚的感情。
在南华,说到野生菌,就不能不提一年一度的野生菌美食文化节。诞生13年来,这项传统活动一步一个脚印,知名度不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节庆盛事。
以去年美食文化节为例,通过举办招商引资活动,南华县成功签约1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额达55.11亿元,涉及新能源、电子商务、农业休闲观光等领域。同时,节庆也成为了各地“吃货”们大快朵颐的聚会,县内餐馆鳞次栉比,带有浓郁彝族文化烙印的彝山菌宴、喜洋洋山菌苑等餐饮名店更是“家家热闹、户户飘香”。
有了以往历届的办节经验,今年的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在保留传统活动的同时,继续创新立意“升级”内容,以更加丰富精彩的活动迎接八方来客。
“今年菌子节将紧扣‘美丽南华·野菌飘香’的主题,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旅游活动。”南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卫华介绍,中国·南华第十三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将组织开展野生菌美食大赛、菌王选拨赛、开幕式暨迎宾晚会、野生菌大会、招商项目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野生菌企业展览展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等七项重点主题活动。
节庆期间,还将围绕各项主题举办中国菌物学会野生菌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野生菌产业技术培训及学术专题报告、野生菌标本采集与鉴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展演、群众文艺展演、啤酒狂欢、镇南古城文化旅游活动周等一系列参与性强、覆盖面广的活动。
“今年的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更加丰富多彩,希望借此不断扩大‘野生菌王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殷卫华说。
产城融合前景可期
有集群规模做支撑,有节庆活动做补充,南华的野生菌产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一条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已然呈现眼前。
先将视线转向五街镇芹菜塘村。10年前,当地村民罗兴生花5000元承包了30亩松茸基地,自行管护和采收承包范围内的各种野生菌,产量逐年增加,仅松茸一项的年收入便超过6万元。“现在各家都有自己的山林,什么时间成熟什么时间去采,再不用偷偷摸摸了。”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保证了菌子品质,价格利润也跟着上去了。”
罗兴生“封山育菌”的成功探索,正是南华县坚定推行的野生菌管护、经营机制改革。
从2012年起,当地就出台了牛肝菌、松茸采集方法标准,对采收成熟度、时间、工具、包装、运输等内容做出详细规定,从源头上保证了野生菌保育促繁,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已上升为我省的行业标准。
去年7月,南华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称号。全县已累计实施封山育菌面积200万亩,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成松茸、牛肝菌、块菌为主的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10万亩,推广承包经营面积近50万亩。
“要叫响品牌,除了从源头品质上把好关以外,还得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县长何文明一语道出了南华野生菌产业崛起的另一要素,“有核心技术,才能彻底告别过去卖原料、拼价格、打乱战的局面。”
走进老高坝工业园区,新世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咪依噜天然食品公司的厂房仅一墙之隔,两家都是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
“我们攻克了松茸多糖萃取技术,使松茸附加值提升了10倍以上。”新世纪公司相关负责人刘永华自豪地说,公司现有10多项专利技术,已从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转型为工业企业,利税翻番。无独有偶,咪依噜公司总经理余跃先也表示,通过采用低温速冻营养成分分子破壁技术,一举解决了野生菌冻干的加工技术难题,利润大幅提升,产品供不应求。
靠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两家企业迈向成功的成功秘诀。在南华,当地一直围绕主导产业,紧盯“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原则,集中力量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全县已培育发展起欣泰野生菌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恒沅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17家龙头企业,其中包括4户“省级龙头企业”。加工产品主要有鲜菌速冻类、干制类、泡酒类、油炸类和甜品、松茸茶等。去年,全县野生菌加工业产值突破4.36亿元。
事实上,南华县对野生菌产业融合发展的努力还不止于此。近年来,通过大力加强电子商务建设,“互联网上菌飘香”已成为当地野生菌产业新的风向标。
据统计,上线仅两年的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在去年便实现网上交易额4050万元,今年一季度又达到906万元,同比增长219%。而随着投资1850万元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野生菌走出大山的“最后一公里”也彻底打通,更令南华野生菌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通过建基地、强企业、培市场、创品牌、促流通,围绕野生菌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南华县委书记李云升如此总结做大做强野生菌产业的经验。他透露,未来南华将集中力量打造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餐饮文化、金融交易、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野生菌产业园,促进野生菌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让“野生菌王国”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李文华 孙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