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软装潜在产值或超百亿 本土化发展迎新机遇

19.12.2014  12:51

        “软装在中国 斗南‘花花世界’先锋论坛”本月29日即将举办,在调查采访中,记者越来越感受到软装在昆明甚至云南即将引发的“巨额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软装每年总产值超3万亿,而对于站在起跑线上的云南,专家预计它将引爆一个年产值百亿级的超级市场。

        省外卖家称云南人“大手笔”

        云南人在本地却买不到东西

        “壁纸、摆件、挂件、灯具、床、沙发……跑了很多地方,却很难达到整体统一的风格,费时费力不说,价格不便宜,售后也没有保障。”市民杨先生的房子装修好了,但新的烦恼接踵而至。他的烦恼实际上正是商家眼中的商机。

        对大多数昆明人而言,“软装”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对昆明软装行业的先行者施泽生来说,软装也是一个包容性很广、包容性很强的概念。施泽生经营的昆明邦托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有多家分店,为昆明最具代表的本土软装公司,出售的物品完全可以归入软装行业,但此前,他对自己的经营项目也无法给出最具体化的定义。当然软装作为一个衍生性、包容性、创新性、个性化极强的新兴产业,其最终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施泽生表示,自己经营的邦托旺家居有20多个品类,1800余种商品,产自越南、印度、美国等不同国家,都是从广东和国外的工厂直接下订单,在本土和西南地区并没有工厂可选,“但就整个昆明市场来说,仍显得势单力薄,孤军奋战。”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尝试寻找一些在软装领域有代表性的本土企业,除了一些已成规模的家具城外,就是零星分布在大街小巷的家居用品店,昆明没有一家企业将自己定位为软装,更没有集中式和规模化的大卖场。可见,昆明在软装领域的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

        相比而言,广东沿海地区在这一领域已小有规模。陈伟铭的企业福州德雅莎华家居饰品有限公司,2013年内销产值约3000万人民币,并以30%的比例逐年增长。他说,“软装行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在全国的发展都‘大有可为’,尤其是云南。”在他看来,云南一直是个载歌载舞,浪漫而具有民族文化的地方,云南人对美和艺术有着天然的热情和执著追求,软装行业在这里是待挖掘的金矿!“不瞒你说,我们店里有不少来自昆明、玉溪的买家,而且都是大手笔,一家咖啡馆的装饰订单可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

        施泽生也接触了许多本土的“大买家”,有的单笔订单高达上百万。“特别是80、90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不喜欢千篇一律,对‘软装’的接受度非常高。”施泽生认为,除了日常家居生活外,由于软装能创造个性化价值,越来越多的高端居所、精装公寓、咖啡馆、主题餐厅、婚纱影楼、商场商业街、酒店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因此这个市场非常巨大。

        消费者期待软装本土市场升级

        外地商家欲借势来昆谋发展

        昆明软装市场品种单一,且受货源渠道的限制,价格不透明,质量和售后服务滞后,只重视单件产品,缺乏前期整合设计,针对个性化群体提供的高度个性化服务缺失,这是导致本土消费者远赴深圳、广州等地专业市场采购的主要原因。

        本地软装市场的缺失让润城成本总监郑洪颇为头疼,他负责样板房和美食广场的装饰。“昆明市面上软装产品种类少、风格单一、店铺分散,没有规模化、集成化的采购平台,所以只有两种选择——派专人去广东联系厂家或交给软装公司,但这两种选择都直接推高了采购成本。”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布置一个150平米的样板房为例,要涉及20到30个厂家的商品,按公司“三选一”比对原则,就要与多达60家的厂家实地看样洽谈。由于本地没有采购渠道,只能派人到广东等软装发达的城市采购。除去人力、时间成本不说,仅差旅费就要几万元。无奈之下,他选择和本地装修公司合作,把整个样板房的布置都打包交给他们。但因为缺乏软装一站式整合市场,没有价格参数,成交的价格高达50万,远超心理预期和实际价值。

        既然昆明乃至云南的市场尚处于软装蓝海,难道外地商家就嗅不出商机,抓住时机大举挺进?“我很看好云南,但没有集约式经营氛围,缺乏行业监管,我还不敢贸然前来。”陈伟铭和一些广东的软装品牌商家虽然欲欲跃试,但基于以上原因也望而止步。他表示,2014首届“软装在中国 斗南 ‘花花世界’先锋论坛”的举办或许会为昆明软装业,乃至云南人居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他也将参加论坛,届时将对斗南“艺博荟”一站式“软装”体验中心进行深度考察。“专业化的大平台不仅具有知名度,能吸引意向客户,并且在整合推广方面有优势,渠道容易打开,相比企业单枪匹马来昆明试水的存活率要高得多。”而昆明市民可以期待的是,软装市场的本土化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价格扁平化的一站式整合市场。(昆明日报 记者叶蔓 孙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