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涧跳菜凭啥轰动英国皇宫
南涧跳菜艺术团4名演员与萨顶顶在兰卡斯特宫演出
流传于民间的“宴席跳菜”走上艺术舞台 供图
萨顶顶与刘晓耕交流云南音乐
南涧跳菜表演队曾先后应邀参加国内比赛1000多场
一场盛会,让南涧跳菜,跳进了英国皇宫,这是一件令云南人骄傲的事。
英国当地时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了在伦敦兰卡斯特宫举办的中英创意产业展。受环球音乐邀请,云南南涧跳菜艺术团4名演员为艺术家萨顶顶助阵,在中英创意产业展上献艺。这是南涧跳菜在欧洲首次亮相。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云南元素与世界音乐巧妙融合
萨顶顶将南涧跳菜带向更高殿堂
云南著名音乐人刘晓耕说,24年前,南涧跳菜第一次在北京演出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走到今天,已经有无数人付出。“如果不是萨顶顶将云南的这种元素,巧妙地与世界音乐融合在一起,是不可能走到英国皇宫的。”
“当地时间6时30分,天还没亮我们集体出发前往兰卡斯特宫,带领我们中国云南南涧彝族跳菜与伦敦青年合唱团,为前来出访的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以及威廉王子、凯特王妃表演由我和著名美国音乐家Laura共同改编的我的作品,这也是此次出访活动中唯一的一个歌舞表演。”这是萨顶顶当天发的微信,言语中透着自豪。
在中英创意产业展上,中英艺术家联袂演出。萨顶顶与作曲家罗拉·卡普曼合作,将《如影随形》和《快乐节》两首歌曲融合贝多芬乐曲,献唱全新编写的《欢乐颂》,以“空灵萨式嗓音”,搭配伦敦青年合唱团,萨顶顶伴随4位南涧跳菜演员改编过的精彩跳菜表演,将东西方音乐元素交织在一起,为中英创意产业展注入中国神韵。
表演结束后,萨顶顶说:“我们的表演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喜爱!既荣幸又激动,威廉王子说,你的歌让我感觉到了情感的能量。谢谢他,希望我可以继续将这个能力传递给更多的人。”
作为萨顶顶的民族音乐顾问,刘晓耕认为,“没有萨顶顶,就不会有南涧跳菜进入英国皇宫,我知道她在这条路上的艰辛与努力。”他说,从2003年到现在,萨顶顶如同一个虔诚的朝圣者,行走在云南的土地上,一次又一次将云南元素带向世界。
重拾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并将之赋予现代生命,是艺术家们一直为之努力探索的课题。2009年,萨顶顶在云南卫视青歌赛中就与南涧“一咕噜”(酒歌)组合有过非常精彩的配合表演。刘晓耕认为那次演出,是我省原生态的表演与萨顶顶独特的艺术风格相结合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并成为云南民族音乐与世界流行音乐融合接轨的有益探索。
千百年传承 仍原汁原味
版本多样可追溯至南诏奉圣乐
仅表演抬菜动作就轰动英国皇宫
这并不是萨顶顶第一次与南涧跳菜艺术团合作。2014年5月29日至30日,南涧跳菜艺术团曾在首届全球数字娱乐创新者高峰论坛上与萨顶顶在青岛合作表演。环球音乐集团称,南涧跳菜与萨顶顶合作演出可作为云南民族音乐与世界接轨的一个范本。
2009年青歌赛结束后,萨顶顶将南涧跳菜艺术团高洪章、杨三带到自己的音乐团队,成为她《天地合》全球巡演乐队成员。2010年至2013年,他们曾在多个国家演出。
萨顶顶说,今年2月她和音乐家Laura在他美国的工作室共同工作了一周,“我和他一起将我的作品改编成这次演出的版本。改编完成后,当时就想要找到伦敦青年合唱团来演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部分。至于第二个部分,我就想到了南涧跳菜艺术团。我们十分高兴能在两国重要外交场合表演。”
刘晓耕说,萨顶顶的作品,每一个音符都流淌着少数民族音乐气息和质感,欧洲听众听到来自东方的、来自云南最本土原汁原味的这种腔体,是我们云南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通过她的再加工提炼变成一种新世纪的音乐。“我代表云南人感谢萨顶顶,因为她把我们的音乐带出了国门,带到了更高的殿堂。”
进英国皇宫表演,火了南涧跳菜,但却鲜有人了解跳菜的起源。
秦莹,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当年她以南涧跳菜为题做博士论文时,查看了不少史籍。她说,从晋宁县石寨山出土文物中发现,西汉时期的“盘舞”与跳菜类似。又根据唐朝《南诏奉圣乐》场景所述,可推测跳菜从西汉出土的盘舞到南诏奉圣乐的舞筵,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在南涧民间,逢办宴席,引菜人和抬菜人从厨房到餐桌,合着音乐的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的布局摆菜。这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是为尊贵宾客而跳的一种礼节性舞蹈。而今这种舞蹈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宴席跳菜”,另一类是“舞台跳菜”。
此次,英国皇宫舞台上,南涧跳菜艺术团只表演了抬菜这一动作。
淡出过百姓生活 80年代重回人间
因爱上打歌,阿本枝拜师老艺人
乡亲们红白喜事,都请他们去跳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涧跳菜也曾淡出过百姓的生活。在上世纪初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史料中,秦莹至今尚未寻找到有关跳菜的痕迹。
阿本枝今年53岁,国家二级演员,现为南涧彝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创作研究室编导。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没有进过学堂,但是他对彝族地区流传的打歌非常喜爱。受父亲影响,阿本枝也爱上了打歌,觉得又唱又跳很好玩。
上世纪80年代后,民族民间歌舞重新在乡村热起来。“县文化工作队看我打歌很活跃,有技巧,且唱调子很有代表性,就把我抽调参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届农民文艺表演,并参与编一个节目。没想到,到州上表演还获得了二等奖。”
1991年,南涧县文化工作队编导杨一忠,考虑推什么节目参加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时,找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关于南涧“跳菜”的内容。谁会“跳菜”?杨一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歌”跳得好的阿本枝。
早在1979年,刚迷上打歌的阿本枝去村里参加一个宴席,一位老艺人在宴席上端着盘子跳菜。“我是属于悟性比较强的人,他一教就学会了。他非常严格,做得不到位,会用脚踹屁股。”阿本枝说,成年彝族男子头上会用布包头,菜盘顶在头上还是很稳的。
师徒俩配合得好,村里村外都有不错的名声,人们红白喜事都喜欢请他们去跳。
接受杨一忠的邀请后,阿本枝带领演员们开始排练跳菜,为三月街民族节文艺汇演做准备。
乡土艺术家改编 走上艺术舞台
三月街汇演,被赞冒出一朵大鸡
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涧乡土艺术家们将流传于民间的“宴席跳菜”改编成舞蹈节目搬上艺术舞台,借助1991年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文艺汇演的舞台,从“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出发,步出中国西南边陲,从乡野“舞”向世界。
1991年4月12日,大理三月街民族节隆重举行,省、州各级相关领导在现场观看各参赛队的表演,由80人组成的南涧广场跳菜方队进行表演时,随着高亢激昂的歌声、踏地有声的舞步、旋转飞扬的托盘在芦笙和唢呐的伴奏声中展示,全场一下子就轰动了。“一个七八分钟的节目,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有七八次之多。用大理话说就是:怎么又冒出一朵大鸡了!”原大理州文化局负责人石裕祖说。
之后,南涧跳菜表演队曾先后应邀参加国内比赛1000多场。2008年南涧跳菜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次,南涧跳菜跳进皇宫时,杨一忠作为跳菜节目的创始者非常激动,“创新不能脱离民族的根脉,要高于生活,还要回归生活。”(春城晚报 记者谭江华)
编辑:徐婷责任编辑:徐婷